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教育,需要供求双方的自由选择

切茄且郄 切茄且郄 2021-06-07
图来自 | veer

如果,体育项目进入高考,会怎么样?

前两天有一项提案悄悄出现在热点排行榜,提案的诉求简单说就是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其实这个建议并不很起眼,因为类似的讨论这么多年已经出现过若干次,比如建议高考取消英语,建议高考取消数学,建议高考取消复读,还有建议高考取消特长生的,最后这一项好像跟上图中的建议刚好针锋相对。

仔细品味一下红框标出的“为中小学生减负”几个字,你会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幽默。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对减轻学生负担有帮助吗?这个问题不需动用太多脑细胞,参考一下现实中的高中生们是如何备战高考的,现成的答案就摆在眼前。多考一个体育,只是多了一个备战项目而已

图来自 | veer

一、游戏规则决定参与者行为

高考作为公共应试教育的集大成者,必然要承担很多任务,大学要通过分数筛选至少在考试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学生和家长试图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跨越”。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接受可能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将来赢得更多机会,那么分数就是学生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

只要参与者够多,机会够少,竞争必然是激烈的,无视供求现状讲再多动人的话都是说一说而已。考试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是轻松的,把体育列入考试会有什么结果?先不说为了筹划这多出来的一项考试需要多投入多少人力财力,一名学生整个的高中三年一定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准备这个测试。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不是挺好吗,逼迫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少年强则国强嘛。一点错都没有,健康的身体,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某种技艺,都是值得追求的。但是,考试标准该怎么定?或者设想一下,一名学生可能会因为肺活量差几个点而错失了进入某所重点大学的机会,这时候是不是该审视一下,肺活量这个数据对于这所大学的招生需求来说是否有价值

二、需求是个性化的

如果一所学校专门培养长跑选手,那么肺活量就是重要指标。但是肺功能对于普通学生就不重要了吗?显然不是,好的身体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无需赘述。

所以到底要多好才行?从钢筋铁骨到弱不禁风之间有很长的光谱,哪个水平是普适的?一本院校需要的身体素质大概是什么水平?二本呢?专科呢?有没有可能得出一个统一标准?这里要打个醒目的问号。

把体育这个项目的思路移植到更多科目呢?哪怕是人们通常认为非常重要的数学跟英语。一个人的数学或者英语的水平应该有多高,到底应该由谁说了算?

我给一个参考答案:应该由他自己,花钱供他上学的人,还有他将来的雇主共同决定。如果他要创业,那么他的雇主就是顾客。

为了达到预期的水平,父母把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以期将来能够凭借学到的本事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也可能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家境殷实的选手可能只是通过上学单纯享受获得新知的快感。

就像市场上的培训班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职业培训,一种是休闲娱乐,也可能二者兼有。我可能需要参加一个影视后期培训班以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也可能需要报一个绘画班或者舞蹈班放松一下身心,认识新朋友。这是教育本来的功能。

教育是产品,是服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成本收益计算。生产者要想追逐利润,在竞争中胜出,正确的做法是想方设法优化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更多用户。而教育对用户来说则可能是投资或者消费,与之对应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培训和休闲娱乐。

图来自 | veer

人与人的差别如此之大,可以钻研的领域如此之多,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跟买车一样是如此的个性化,唯有丰富的品类和服务形式才有可能满足各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能够充分沟通以及自由选择。

我们开头提到的体育考试提案,以及与之类似的取消各种科目的提议,都陷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无视个体差异。「所有中国学生都该考体育、所有中国学生都不该考数学、所有中国学生都不该考英语」,到底该不该?恐怕没法统一规划,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

三、市场化不是洪水猛兽

平时讲的「教育市场化」被很多人当作洪水猛兽,但是以上关于教育的论述简单来说就是教育市场化,这样一说是不是没那么可怕了?

家里有小孩上私立幼儿园的话,可以跟大部分中小学生所接受的服务对比一下。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做「顾客就是上帝」,你会发现如果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儿园,家长才更像一个「上帝」

学校恨不得给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装上摄像头方便家长随时远程监控,以向家长证明您的孩子在我们这里是安全的,我们的课程是有用有趣的。即使这样,「上帝」们还是不好伺候,孩子在学校不能有一点磕磕绊绊,老师稍有不慎就会收到家长投诉,弄不好就丢掉工作。这在我们通常所了解的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

这都是因为生产者的饭碗和用户体验直接相关。自由选择才能体现出真实的需求,真实的需求才能促进有效的分工。口碑不好的学校更大概率被淘汰,做得好的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优秀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那就扩大生产,建更多学校。好产品得到更多回报,这是市场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礼物

四、看见那些看不见的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非自由选择的教育,认为这就是教育本来的样子,认为国家有义务为所有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但是最好先算算帐,也就是谁来掏钱。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国家,那么国家的钱从哪来,你也知道是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可是市场中的商品何尝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商人只收钱不办事吗?如果真是这样,谁会给商人付费?甚至有太多商人为了招揽顾客选择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对不对?

巴斯夏说,不只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还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你只看见了免费的教育,却没看见这背后的成本,不计盈亏的公共服务越多,那些亏损的部分就需要越多的普通人去承担。

更值得警惕的是,你在承担这些成本的同时还会对这些「免费」的服务产生依赖。关于教育市场化,一个常见的反对理由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

这时候直接甩给他们一句「食品市场化也没见谁吃不到饭」或许很不友好,那么我们退一步讲,允许共存至少可以吧。不是特许经营,那不叫市场化。是真正的自由办学,和公共服务共存。

到时候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依然可以让孩子去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市场中也不会缺少热心有能力的慈善人士。大家用脚投票,各取所需,哪用得着花时间讨论什么「要不要考体育、要不要考数学、要不要考英语」这些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话题。


推荐:

女儿疑似受伤,他对老师一点儿没客气
民办教育工作者凭什么挣大钱?


最近:

小孩子玩游戏?大惊小怪!


欢迎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